困鹿山:洗盡鉛華的皇家古茶園
困鹿山:洗盡鉛華的皇家古茶園
第一次聽說困鹿山的名頭,是2010年5月。一位茶友送我一個金瓜,說是用寧洱縣困鹿山古樹茶做的,很好喝,讓我品品。普洱市範圍內,有名的茶山不少,景邁、千家寨、邦崴、小景東等,但就沒聽過困鹿山。不管怎樣,先喝了再說。看著金黃透亮的湯水,嗅著公道杯滿杯飄香的蜜香味,再嘬口茶,頓感滿口甜潤,茶水細軟,香氣融入茶湯中,苦澀較淡,實為普洱茶的上品。品著好茶,話題自然聊到了困鹿山,聊到了做這款茶的人。茶友說,困鹿山的古樹茶,在清代時很有名,用其做的金瓜茶是貢茶,上貢朝廷。在沉寂了百年後,被一個叫李興昌的人給復活了,他在2008年6月獲得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稱號,項目名稱是“普洱茶製作技藝·貢茶製作技藝”。
困鹿山,深深地印在腦海裡。
2013年4月初,機緣巧合,和那位茶友到了甯洱縣,認識了李興昌老師,並與李老師一道奔向困鹿山。路上,李老師說,困鹿山屬無量山系,大約有5000多棵古茶樹,比較集中的一片在風陽鄉的寬宏村,約有500餘棵大樹和古茶樹,那是他的家鄉。李老師說,小時候,他媽媽匡志英就給他講,不要小看家鄉的古茶樹,那是老祖宗留下的,很早就有了,在清代時成為貢茶,從我們這裡送到北京,給朝廷和皇帝喝的。每年春天採茶季節,官府都要派人來守住這片茶園,不讓人隨便採摘。只有給皇上的貢茶做完以後,村民們才能再採茶,做茶出售。那時交通不便,去一趟縣城都不容易,更別說是北京。我們這偏僻地方的茶葉,居然是拿到北京!這在李老師幼小的心靈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李老師還說,他媽媽還有一門手藝,就是按老一輩傳下來的方法做茶。方法是把毛茶蒸軟後,用布將茶包起來再壓緊,做成圓形或偏圓形,做成圓形的,像人頭一樣,也有的做成偏圓形的,像南瓜一樣。2004年以後,李老師開始用傳統的方法做困鹿山的古樹茶。在岔進一條路後,車便在陡峭的盤山路上顛簸前行。出發近3個小時後,終於到達了海拔1600余米的古樹茶密集之處。
在一片南向的緩坡上,有十餘戶人家,正直上午10點多,在明媚的春光下,家家的煙囪飄散出嫋嫋炊煙,整個山村顯得靜謐、安詳。走進村子,發現不少胸徑約30公分、高10余米的古茶樹生長在居前屋後,滿眼的綠和閃動在茶樹下的人影,又使山村顯得生機勃勃。穿過幾戶人家,數百棵古茶樹呈現在眼前。那些茶樹比村中的更大,更高,有的胸徑甚至近50公分,樹高15米。穿梭在茶林中,不時看見茶農爬在古茶樹上採茶,樹下則有買茶者守候著。徜徉在茶林中,發現有幾個特點:這片茶林都是古樹茶,樹冠完整,明顯的主幹—枝幹形,胸徑在30~50公分之間,樹高在8~15米之間,樹齡在300~500
上一篇:茶山行:困鹿山尋茶記
下一篇:困鹿山:喉韵持久的“皇家专享”
相關閱讀
熱門推薦
最新更新
精選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