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山古茶園 無量山普洱茶
無量山是最適宜生長茶葉的地方,茶葉自然生態,品質第一。無量山地處緯度偏南,即在北回歸線以北附近,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山高穀深,峰巒疊嶂,江河縱橫,坡向各異,海拔高差懸殊,地貌複雜,氣候垂直變化異常明顯。雨量集中,幹濕分明,雨熱同季,幹涼同步,無明顯冬季,寒潮影響微弱,年溫差大,兼有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特點。在漫長的地質大循環中,下古生界無量山群是典型的山原地貌,分別與川河和“東方多瑙河”瀾滄江組成羽狀水系。
無量山最高海拔3371米,最低795米,從河谷最低點到山峰最高點,水準距離61公里,相對高差2575米,每公里平均下降41米。更為突出的是無量山東坡,從無量山最高點到海拔1151米的菊河與川河交匯處,直線距離15公里,相對高差2219米,平均每公里下降147米。年平均氣溫為18.3度,降雨量1086.7毫米,年平均蒸發量為1743.3毫米,日照年平均為2131.6小時,年均霜期為12天,是最適宜生長茶葉的地方。
無量山古茶樹資源的特點十分鮮明:
一是無量山茶樹從野生型、自然雜交演化到現代群體品種,每一個演化形態的茶樹都能找到相應茶樹植株,茶樹種質資源十分豐富,是一個茶樹品種資源演化的自然博物館。
二是無量山野生茶樹群落分佈面積大,在海拔1600米至2800米之間的帶面均能找到野生茶樹。分佈海拔高,基部幹圍在1.5米到2.9米之間。野生大茶樹隨處可見,是證明無量山是世界茶樹發源地的有力證據。
三是人工栽培的大茶樹,分佈廣,株數多。從普查的96株樣株看,直徑在0.3米以上的古茶樹在景東80%的村子裏都能找到,多的幾百株,少的幾十株,十分普遍,是景東無量山生長利用茶的無聲證明。
唐朝學者樊綽於864年在其所著《蠻書》中說:“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夷椒、薑、桂和烹而飲之。”是普洱茶也是雲南茶見諸於史籍的最早最可靠記載,“銀生”即現在的景東,是南詔國“銀生”節度府所在地。
這段文字講了三層意思:
一是講茶出自 “銀生城界諸山”,即景東城附近一定範圍的各山,應該是景東城西邊的無量山、東邊的哀牢山各地。南宋李石《繼博物志》“茶出銀生諸山”,卻沒有“城界”二字,這“諸山”二字,應是銀生轄區的所有山區,既今天思茅、西雙版納各地。很多作者把唐朝樊綽的“茶出銀生城界諸山”與南宋李石的“茶出銀生諸山”混為一談,這是錯誤的。
二是當時的茶葉生產粗放、均為散茶;
三是烹茶技術獨特,吃茶考究。直至元朝,隨著當時中央政府在雲南推行改土歸流政策,團茶加工方法逐步傳到普洱茶區。
至元末明初,中原茶文化在明太祖的詣意下形成了團改散的巨大變革,而普洱茶的生產加工因其消費群體為邊疆少數民族和長距離咻數男枰彀l展。到了明代,普洱茶因在今普洱縣城集散而得名,製作工藝為“蒸而因之”,清代,普洱名聲大震,成了京師爭購品飲的名茶,成了雲南人進獻皇帝的貢品。
上一篇: 中國最古老的普洱茶樹
下一篇:雲南普洱茶的產區分佈
相關閱讀
熱門推薦
最新更新
精選排行
周排行|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