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閣下來到 香港中樂號
滾動資訊:
所在的位置:首頁 > 普洱江湖 > 普洱茶山頭

易武普洱茶曆經歲月沉澱

來源:網絡作者:檢茶官 時間:2018-01-15 23:35:44
我要投稿 字體大小【

 茶講緣,無緣者不解茶語;普洱茶還追求境界,一個活着但骨頭已經化成灰的人,到不了易武倚邦

——雷平陽《普洱茶記》

雲南普洱茶産業發展的時起時伏,與時代大背景密切相關,它會給雲南普洱茶産業的發展帶來相當的影響:當國内安定、國外太平,關卡不嚴、關稅不重時,茶葉好賣、茶價餘利,則茶業興旺;而當國内時勢更替、政治動亂,影響商貿或農業生産時,或關卡嚴密、關稅重重,茶商賺不了錢時,抑或國外環境不安甯,影響經濟往來時,則茶業蕭條,茶農生活困難。

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國境之内,戰火四燎,但燃到西雙版納的戰火,或許可以看作是雲南現代普洱茶産業的開端。在這之前的年代裏,古六大茶山曾經代表了雲南普洱茶生産的最高水平,易武茶的盛榮如同除夕日滿夜空綻放的煙花,炫目耀眼;但從此開始的近60年裏,新的普洱茶加工方式興起,新的六大茶山開始興起,而易武,卻未及華麗轉身,易武茶被迫斷代,這座貢茶古鎮曾一度淡出曆史舞台。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雲南茶葉傳統的手工作坊式生産開始出現變化。八年抗戰,戰火綿延、硝煙彌漫,雲南人民在戰亂中颠沛,古六大茶區内大量茶園荒蕪,茶葉生産和經營受到重大打擊,茶業停滞不前。1938年,爲獲取外彙支持抗戰,中國茶葉總公司和雲南省政府合資,成立了雲南中國茶葉貿易股份有限公司,開辟新茶區,推廣機械制茶。1940年,範和鈞先生組建勐海茶廠(當時稱作佛海茶廠)。以勐海茶廠爲代表的勐海茶産業奠定了雲南現代普洱茶産業的基礎,但也從一開始就較爲徹底脫離了傳統手工制茶的生産方式。

在這個時期的易武普洱茶貿易發展甚爲坎坷。1937年抗戰爆發,通往國外的商路被阻,茶葉銷量大減,茶商們停止經營,許多茶号紛紛停業,茶農改行謀求其他生路,再加上當地農民運動的興起,茶園大量荒蕪,易武茶業逐漸走向衰落。對易武地區以茶業爲主要生活來源的廣大人民群衆來說,經濟收入受到很大影響,易武經濟随之開始下滑,城鎮也慢慢開始沒落。

到四十年代的戰亂時期,易武普洱茶生産基本停滞。抗戰勝利後,“甯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缺茶”、但因戰亂影響許久未吃到茶的西藏人民迫不及待地跋涉到易武馱茶,他們把易武那些囤積多年的粗茶、老茶甚至細碎的陳茶全部購走。1946年,易武有的茶莊又開始恢複起茶葉經營,茶農也恢複了一些茶園,香港市場上的茶價稍有恢複,易武茶又開始銷往香港。

上世紀五十年代計劃經濟,茶葉被列爲統購統銷的産品,私人茶廠公私合營。此時的易武已隻有一兩家茶号在收購茶葉,1956年底至1957年農村紛紛成立了人民公社,六大茶山的私人茶莊被徹底解散。1958年,雲南茶區所有的茶葉幾乎都是用來制作綠茶和紅茶,傳統工藝加工的“普洱茶”已經很少有人問津。

三百年的光輝歲月走來,終究還是避不開戰亂的烽火,也躲不過政治曆史的更替。因爲戰亂,易武茶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貢茶名下的盛榮,茶馬古道上的陳香,連帶易武茶幾百年來成就的貢茶工藝,都逐漸沉沒在曆史的變化中,而自清朝始至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那樣輝煌的茶業,這時在易武隻能從那些留存的青石闆路和一些茶廠的斷壁殘垣去想象了。

【<a href=https://www.zlhtea.com/puer/yw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易武</a>專題】<a href=https://www.zlhtea.com/puer/yw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易武</a>茶的步履②:傳奇的回歸

然,曆經歲月沉澱的茶之香韻,早已與曆史更替交融在一起。當時代脈絡漸漸清晰明了時,易武茶也終于踏上了回歸之路。九十年代以後,随着普洱茶的美名遠揚,易武再度聞名天下,成爲六大茶山的金字招牌,易武傳奇再度回歸。

九十年代之前的易武茶還一直處于沉寂狀态。1970年的一場大火幾乎燒掉了大半個易武,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易武政府建立了鄉茶葉種植隊,辦起了鄉茶葉初制所,帶動群衆護養、改造、管理老式茶園,制作傳統七子餅茶。八十年代中期,因爲茶價稍微起來點,又種植了些台地茶。但易武人并不指望靠茶能活得下來,忙着種口糧,有很多茶園被砍伐成農田,許多遠一點的老茶園都荒蕪了。

這種衰落狀态一直持續到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九十年代初,從易武的小作坊開始,用傳統工藝生産青餅普洱茶生茶)開始恢複流行,漸行至今。

【<a href=https://www.zlhtea.com/puer/yw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易武</a>專題】<a href=https://www.zlhtea.com/puer/yw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易武</a>茶的步履②:傳奇的回歸

1993年雲南思茅舉辦了一場普洱茶國際茶文化研讨會,1994年台灣中華茶藝業聯誼會會長呂禮臻同陳懷遠、曾志賢等對茶文化頗有研究的專家學者,一行二十多人進行了一場普洱茶尋根之旅,到易武考察古六大茶山。當時的鄉長張毅接待了他們。張毅是少數仍了解古法制茶的傳統易武茶人之一。他們還找到原來老的壓茶石,也找到了一些制茶老師傅,向這些老茶人請教怎麽做,于是易武貢茶工藝得以還原。正是這場機緣巧合的普洱尋根之旅,使得張毅與這群台灣人重新開啓了易武傳奇的回歸時代。

1995年易武開始恢複私營制茶,1996年,易武的傳統制茶工藝開始逐步複興,有一兩家茶商開始重新研究普洱茶的傳統制作工藝。

1995年呂禮臻在台灣印制宣傳了張毅所撰的《易武鄉茶葉發展概況》,舉辦了普洱茶實物展,影響很大。此書宣傳散發到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及國内沿海一帶,引起相當的反響。接着,從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奧地利、法國、美國等地都有相關的專家前來易武考察、買茶。六大茶山産的普洱茶越來越受到中外客商的好評和喜愛,茶價從1993年前的1~2元左右/公斤,上升到35~36元/公斤,還不容易買到,大大增加了易武人的收入。

易武老街重新熱鬧起來,往來絡繹不絕的茶商茶客再次啓動了古鎮沉睡已久的神經樞紐。2000年後,易武茶逐漸興旺。從2004年起,這裏的春茶價格一直高居不下,一些茶農家庭一年的茶葉收入可以達到十幾萬、幾十萬。即便是經過2007年的市場動蕩,易武仍然是普洱茶商家收購原料的首選之地。周重林說,他記不清楚遇到過多少所謂朝聖者、訪茶人、茶商,但始終記得他們說過的一句話:做茶人,如果不來易武,能做出什麽好茶?

現在的易武茶區内茶園分成三種類型:一是保存下來的沒矮化的喬木型茶園;二是被矮化的老樹茶園,生長在林中保持着較好的山野氣韻,這部分量最大;三是新開辟的台地茶園。易武茶山是目前雲南古茶山中保護最好、古茶園古茶樹最多、産茶量最大的茶山之一。

穿行在易武古茶山之中,随處可見上百年的大葉種古茶樹。2004年4月,勐海縣政府邀請省内外茶業專家學者10餘人考察易武倚邦、曼灑、曼莊、革登等古茶山。易武茶山仍有古茶園7000餘畝,面積和産量是其他四大茶山之和的數倍,顯然是傳統普洱茶重要的生産基地。

【<a href=https://www.zlhtea.com/puer/yw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易武</a>專題】<a href=https://www.zlhtea.com/puer/yw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易武</a>茶的步履②:傳奇的回歸

雷平陽說:一個活着但骨頭已經化成灰的人,到不了易武倚邦。在很多人的杯中、心裏,普洱茶已成一種信仰。一杯清香透亮的茶湯,那些印記深刻而豐富的曆史韻味會帶給他們無限的茶道境界。附庸風雅或唯利爲一之人,都進不了易武茶的境界,理解不了這傳奇背後、衆多人爲之瘋狂的心旅體驗。易武茶潤透時間的醍醐,它的回歸,是衆多茶人、茶迷長久夙願的得以圓滿,是以一顆虔敬之心去對待自然和歲月的恩澤。

 

晴時山綠天藍,雨季霧白土潤,陽光席卷古鎮眼縫眯起,微風穿行庭院水汽升騰,沿途每條山路鋪開的采茶人身影,入戶每個房間溢出的普洱茶陳韻,都是易武滿滿的風情攜着普洱茶沉沉的柔懷,在感念曾經的輝煌、憧憬以後的時光。

免責聲明:本站刊載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資訊,也不構成任何建議,對本文有任何異議,請聯絡我們!

最新更新

中樂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3年,成立於香港,專注於古樹普洱茶的製作與推廣。創始人希

2024/09/30

中樂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3年,成立於香港,專注於古樹普洱茶的製作與推廣。創始人希

2024/09/30

茶藝班課程內容充實而生動有趣,通過對中國茶的基本認識,配以適合的茶具及沖泡技巧,

2022/10/31

茶藝班課程內容充實而生動有趣,通過對中國茶的基本認識,配以適合的茶具及沖泡技巧,

2022/10/31

古樹茶關於.古樹茶联系.古樹茶留言.古樹茶網站地圖古樹茶.FB

地址:香港九龍尖沙咀加連威老道51號
联系电话:+852-2374 6188
WhatsApp:+852-92356000
地址:深圳市羅湖區建設路1046號4樓025A
联系电话:13612850510
©2003-2024 香港中樂號茶莊 版權所有

  • 高级评茶员个人号
    微信扫码关注

  • 知樂茶学院服务号
    微信扫码关注

  • 知樂茶学院订阅号
    微信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