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茶之地:易武古鎮,易武探秘(三)
在易武吃飯,雖不是什麽山珍海味,菜肴幾乎都延續了舊時的做法,但卻可口極了,總是讓你有沒吃飽的感覺。易武特色菜肴有:豆腐元子、風吹豆豉炒回鍋肉、酸筍炖魚、甜筍煮雞、火燒甜筍、幹糯侑(一種腌制的筍子)煮小河魚等,加之原料生态新鮮,做出來的菜就異常爽口。其中,火燒甜筍是我最愛,每年我都惦記着鮮竹筍上市的時節(一年才吃一季),一定要去吃上幾次,而且是百吃不厭。做法非常簡單,把一支嫩度适宜的鮮竹筍放入火爐中燒到一定程度,剝去老葉,将竹筍心子切成小塊,蘸易武醬油食用。如果不用佐料,更有竹筍鮮甜味。
易武的風味鹹菜更有特色。風吹豆豉制作方法較爲考究。精選粒粒飽滿的黃豆或黑豆,清洗、浸泡5~6個小時後,蒸熟、晾幹,同時灑上酒藥粉。5個小時後用簸箕蓋起,保持通風透氣,置于陰涼處。5~6天後翻堆拌勻,11天後加清酒配料拌勻,置于壇中存放。12~15天後方可食用,2至3個月食用味道最佳,保存期半年左右。其特點是回甜爽口,油炒更香。
圖爲:易武醬油采用傳統制作工藝
鹵腐的制作也很有特點。精選黃豆浸泡後磨成豆漿,做成豆腐,然後切成小方塊曬2天至半幹,渥堆加蓋發酵12天左右,如果無酸味就加佐料、清酒拌勻,放入壇中密封儲存,不得漏氣。其特點是口感滑糯,滋味厚重。
易武的醬油是一特産,制作方法也有特色。精選黑豆翻炒至黃香,磨碎後用糯米面熬成濃清适宜的湯汁,放入豆面搓成砣,滾一層糯米面用稻草渥堆。一月後發現其破碎就放入大口醬罐,加鹽、山泉水,放置屋外經日曬霜露。存放一年,取出熬制,煮湯後過濾出即是上好醬油,屬黑醬油類。其特色是口感好,味道鮮美、香醇,色澤黑濃、透亮,尤其作爲紅燒配料、出鍋菜肴,味好、色好。
制作鹹菜需在冬季,否則氣候不适就會影響鹹菜的口感,有的甚至不能食用。
圖爲:易武特色小吃——烤甜筍
竹筍制品也不少,有炒筍、腌酸筍、幹糯侑、竹笆筍、臭筍、壓筍等。還有酸菜、蘿蔔條、苤茶根、藠頭、洋姜、韭菜花、白酒蘿蔔絲腌魚等。這些腌制品都是易武獨特的風味食品,換個地方腌制就沒有這麽純正味好。據我觀察,到易武的人除了買茶之外,便是買些特色風味鹹菜帶回去。我是有時吃飯就爲這點豆豉、鹵腐把飯給吃多了,再有燒竹筍,總有吃了還想再吃的感覺。
以上這些産品都是易武特産,除茶葉、醬油、竹筍三樣銷量比較大以外,其他的食品隻供自己食用或饋贈親友,還未形成大批量生産。故有的風味食品還未讓人品嘗和認識,有待進一步開發和利用,讓更多的人來品嘗,讓更多的人來認識易武和開發易武。本文節選曾麗雲《易武—古茶第一鎮》一書。
上一篇:老班章村的歷史(图文)
相關閱讀